

谢春涛同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回顾了党的百余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许涛书记强调,党员基本培训是学校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基础性、主体性、牵引性关键举措。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懈探索、接续奋斗,每一步前行都镌刻着坚毅的足迹,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信仰的力量。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也为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今天,全校党员一起学习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与重大时代意义。希望全体党员对党的一百零四年征程、新时代成就及未来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学习与工作筑牢思想根基,为实现学校更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奋进力量。
【学员感想】
1
范子英,财税投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财政与国家治理”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师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围绕大课主题立即开展学习研讨,支部联系校领导周国良副书记现场指导点评。支部党员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使命”展开学习研讨。作为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我们将充分发挥支部在财政、税收等领域的学科优势,践行学术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构建人才培养梯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师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将本次党课学习与交流研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支部建设提质、事业发展提速的强大动力。
2
丁晓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习近平经济思想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支部在集中大课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为主题的学习研讨。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鹏程,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曹东勃出席研讨并指导。支部党员同志结合各自学习体会、研究方向与教学实际,踊跃发言、思维碰撞,展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与理论自觉,真正做到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支部将继续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统领,深化“党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持续推动理论研究成果的课程化、教材化、学术化,努力打造全国高校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阵地,切实发挥新时代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3
鲁品越,离退休党委第五党支部党员:谢春涛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以当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宏阔视野,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报告用大量极具说服力的事实,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制度对比,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巨大优越性,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奇迹的根本保证,也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的深厚内涵。作为一名退休党员,这场报告让我对 “四个自信” 更加坚定,也倍感身为党员的光荣,我愿为党的事业,为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倾尽全力。
4
陈修文,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师生党支部书记:聆听谢春涛教授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讲座,我深受触动。从革命年代的信仰坚守,到新时代全面小康的跨越,党的百年奋斗史印证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真理,也让我深刻体悟到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语言是沟通桥梁,更是思想武器。作为外语人,我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更应是中国声音的 “翻译官”,需将外语能力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的 “软实力”。我们未来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在教学与学习中兼顾 “党员忠诚” 与 “专业使命”,锤炼语言本领、涵养家国情怀,争做复合型外语人。
5
仇攀,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硕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通过本次集中大课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作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传播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党的政策和方针,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让党的理论和实践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公众。
6
李舒雅,法学院研究生二支部党员:听了谢春涛教授的授课后,让我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走向复兴”有了更深刻的法理和实践认知,对于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又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将会是我整个研究生生涯最珍贵的“开学礼物”。通过学习让我意识到,学生党员的身份,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更要与专业深度融合,例如在研究“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课题时,不能只纠结于法条本身,还要看到党领导下的“枫桥经验”如何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解决群众实际纠纷,这才是法学研究的“现实温度”。
